前几天,几个老网友在群里闲聊,说起80年代的怀旧小说,有人就问了:“那时候写怀孕故事的小说,哪部最扎心?”我这个人,一听到这种话题就来劲儿了,手痒想亲自比较比较。说干就干,立马从书柜里翻出一堆旧书,找出三本传说中经典的,开始边读边做笔记。
翻箱倒柜找书的过程
我先琢磨着80年代小说的背景,那会儿改革开放刚开始,写家庭生活的小说不少。听人说路遥的书里怀孕情节多,我就扒拉书柜,从落灰的角落里抠出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。接着想起张贤亮那本探讨男女关系的,又费劲巴拉地去二手书摊淘了本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。大家还推荐铁凝的《玫瑰门》,说是女性视角特别细腻,我从微信群里找人借了本电子版,下载到平板慢慢看。
一本本读着感受泪点
读《平凡的世界》时,我先瞄到孙少平姐姐怀孕那段。描述她农村生活的贫困,丈夫在外打工,她独自照顾公婆,分娩时连医院都去不了,差点儿死在土炕上。我读着读着,眼泪哗地往下掉——感觉作者把社会变革下的底层妇女苦难全塞进字里行间了。太写实了。
换到张贤亮的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,读男主黄香久怀上孩子,却被丈夫怀疑是别人的种。书里那些心理挣扎的描写,像剥洋葱似的,一层层往人性深处戳。读到最终她流产时绝望的场景,我憋不住直抽鼻子。这书,讲透了夫妻间的猜忌和女性孤独,比狗血剧还真实。
看铁凝的《玫瑰门》,主角宛贞怀孕后被婆家嫌弃,她自己偷跑出去讨生活。电子版放大字体读起来费眼,可那些细节——她为了省钱蹲桥洞下生小孩,护工偷偷塞给她一块馒头——直接让我枕头湿了一片。女性视角下的细腻表达,简直像在听亲人口述。
- 《平凡的世界》:聚焦农村妇女的艰难,泪水来自社会不公
- 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:撕开人性的复杂面,泪水源于家庭猜忌
- 《玫瑰门》:展现女性私密体验,泪水被温柔细节勾引出来
对比完这三本,我觉得《玫瑰门》最让人泪目。铁凝的手法像老邻居唠嗑,不煽情却让情绪层层堆叠。读着读着,我自个儿想起年轻那会儿,老婆怀第一胎时,我也曾慌乱过,半夜背她去急诊,那时连手机都没有,只靠喊邻居帮忙。这些书里的故事,哪是虚构的,就是咱们生活的写照。泪点满满,回味无穷。